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按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均同比下降。其中纺织品、服装也出现明显下降,且降幅大于出口平均水平。
表 中国进出口数据统计 百万美元
品种 |
时间段 |
2023年 |
2022年 |
同比 |
总出口 |
5月 |
283500 |
308240 |
-8.0% |
前5月 |
1400350 |
1402570 |
-0.2% |
|
纺织 |
5月 |
12021.8 |
14028.2 |
-14.3% |
前5月 |
56829.1 |
62719.2 |
-9.4% |
|
服装 |
5月 |
13298.4 |
15199.2 |
-12.5% |
前5月 |
61373.4 |
62052.2 |
-1.1% |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注:同比增减幅是按照同期公布的绝对值计算所得,与海关直接公布的同比数据存在差异
中国是纺织服装制造出口大国,生产能力占全球的50%以上,局部占比超过70%。出口的下降显然会拖累纺织品服装的复苏。那么,中国目前出口现状如何?未来又会如何变化?
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流向以美国、欧盟、东盟、日本为主,四个流向就占到总出口的50%以上。
而在四个流向中,美、欧、日均有产业链去中国化的倾向,东盟则表现出明显的增长。
事实上,除了去中国化因素,全球需求下滑才是主要原因。以越南为例,前两月服装出口也下滑了16.6%,最新的数据虽然未掌握,但从调查来看,服装加工商依旧在反应订单减少。而需求端以美国为例,其进口量大幅减少,很大程度是由于其服装批发商库存数据过高导致。根据对美国批发商服装及面料库存跟踪。我们就可以明显发现2022年美国批发商服装库存异常增长,到2022年美国批发商存货已经高达429.91亿美元,高出250亿美金左右平均水平60%以上。同时多家服装上市公司报表也显示存货异常偏高。欧美国家服装库存偏高是今年亚洲国家服装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而库存的增长固然和疫情,通胀、消费波动等因素有关。但很大程度也是传统服装加工销售模式不可避免的痛点。 传统的服装加工销售模式,主要是品牌商预测需求趋势,然后下单生产,服装经过生产、物流到达品牌商手中,品牌商会持有大量的存货,等待消费者进行选择。这个模式里品牌商是全链条的驱动者,尤其是对上端供应链。但对于消费,品牌商的控制力并不是很强。事实上,消费的整体变化是很难预测的,波动往往大于品牌商的供应,且存在一定的潮汐现象。这就容易导致服装某一阶段出现畅销,而在另外的阶段则会库存积压。在畅销阶段,品牌商会获利丰厚,这也使得Inditex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曾登顶世界首富,Shein创始人许仰天荣登2023《新财富500富人榜》中广州首富。而在萧条期,很多品牌商因为错误的押注库存而被洗牌出局。
如果按照最传统的服装供应链管理,即便抛开物流周期,也需要提前两个月甚至更久来下达服装订单,以便消费季来临时满足消费者。这就意味着品牌商可能需要承担两个月以上的服装库存。如果考虑到前期未充分销售的服装商品,品牌商存货周期经常达到6个月以上,甚至一年也并不罕见。 近十多年来随着快时尚品牌的崛起,这一时间大幅缩短,缩短至14-60天。这些快时尚的存货周期一般低于传统品牌。但模式上依旧是以产定销,只要这种模式存在就不可以避免服装的高库存波动。 而数字化新制造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点。目前这方面表现较好的是中国的犀牛智造。该企业依托庞大平台以及海量的零售数据和零售商,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以销定产。大量的零售数据,可以更好的把握消费趋势,在很低风险内进行小批量的生产。 而在制造环节,犀牛智造这种新的数字化工厂可以把很多基础款的服装加工压缩到7天以内,并曾创出最快3天交单的奇迹。根据目前中国互联网服装销售的普遍规则,零售商在消费者下单后14天内送达是符合大多数平台规则要求的。按照犀牛智造的效率,已经一定程度可以做到在消费者订单形成后,再下单加工。这理论上可以做到服装存货0库存,甚至是负库存。
当然这就需要对数字的极端处理能力,以及生产效率的自动化和管理的极致提升。目前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认证的纺织服装领域唯一的灯塔工厂,也就是所谓的标准的工业4.0企业。公司不仅有先进的生产理念,还有数字化运行的输出能力,目前犀牛智造已经对位于中国的一些其他世界级的工厂进行了改造,并且承接来自平台的大量订单。 要想充分改变传统的服装的供应链模式,目前来看单靠少数先进企业是不够的,需要打造一个高效的服装供应链生态。 如果未来能构建一个高效的服装数字化供应链生态,那么可预见的是服装企业的存货将大幅下降,供应链需求数量的波动幅度将会缩窄。一些加工国的出口波动也就会随之减少。当然作为消费品,波动始终会存在,且供应链不同环节在这个进程里的作用与机会都是会有所不同。
基于这种判断,华瑞信息近期与犀牛智造(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承办了“首届中国纺织服装数字商业峰会”,旨在向更多产业链的前端制造商分享数字化的进程、商业价值,以及探讨可以参与的方式,并尝试打造商业生态。